初審編輯:于偉杰
責任編輯:李澤
昆崳山煙霞洞“尋真”系列摩崖石刻始于土地廟,中經神清觀,止于煙霞洞,從山下到山上依次分布著“揖翠”“尋真”“道山”“清風”“明月”“神清觀”“云屏”“採芝”“丹井”“煙霞洞”,整組石刻排列錯落有致,書寫風格穩重古樸,應為當年設計者統一規劃所為。后筆者在煙霞洞中發現“煙霞洞”三字的落款為“大元元統”,查元統年間為公元1333至1335年,由此推斷此系列摩崖石刻為元末時期的昆崳山作品。
從現有石刻布局和規劃看,昆崳山煙霞洞石刻作品是系統的整體,當年的設計者對此應有通盤的考慮,自下而上的石刻規劃有整體的思路和方案,而且每塊石刻內容都有很深的文化含義。經初步整理發現,“尋真”系列摩崖石刻既是昆崳山自然景觀的生動描述,同時也是道家修煉理念和境界的生動表達,各石刻之間存在著嚴密的邏輯次第關系,下面依次予以詳述。
摩崖石刻“揖翠”
“揖翠”是整組石刻的第一組,位于山下土地廟附近,昔日曾為山神廟舊址,現仍殘存山神廟石坎地基以及石制香爐等遺跡,此處開啟了入山的序章。從“揖翠”的文化內涵看,“揖翠”則是向這座蒼翠的圣山揖拜,由此啟程文化的朝圣之旅,“揖”字則充分體現出恭敬之心,這是入山的第一步,更是修道的第一步。
摩崖石刻“尋真”
“尋真”為第二組石刻,按照全真派的理念,“屏去妄幻,獨全其真者神仙也”,認為必須通過修持的手段達到返其真元的目的,如果說前面“揖翠”所蘊含的恭敬之心是態度問題,那么“尋真”揭示的則是目標和任務問題。
按照當地向導的說法,“道山”所在的位置是當年煙霞洞神清觀的廟產山巒邊界,過了“道山”石刻后,也便進入了“有道之山”了。從文化的視角來看,“道山”揭示的則是路徑問題,“道”是中國傳統文化遵從的最高原則,踏入“尋真”之路后,則應遵循道的原則和路徑來提升自我。
摩崖石刻“清風”
“清風”“明月”同時出現在仙游嶺上,清風徐來,明月朗照,游覽者登臨仙游嶺常有這樣的身心感受。其實清風明月是形象的說法,道家崇尚自然,多以用來命名初步入道的道童,如《西游記》中五莊觀鎮元大仙的兩個弟子喚名清風、明月。丘處機《青天歌》“云散虛空體自真,自然現出家家月” ,便是描述了修煉者開悟后的景象。從文化的視角看,用清風表覺,用明月表知,有證悟的覺知,標志著修道者進入了明心見性的階段,由此才能登堂入室,由此才能進入文化意義上的“神清觀”。
“云屏”所在的石頭酷似一艘巨輪,每當云霧繚繞之際,這艘大船恰如分界線一般,非常神奇地將云霧擋在一側,這種天然的分割線也似乎象征著修道者在此階段“性功”和“命功”的轉化。按照全真的說法,“性功”和“命功”不可偏廢,但全真的南北宗卻有次第的不同,以王重陽為代表的北宗主張“先性后命”“悟后起修”。從文化視角看,“云屏”代表著修道者此階段由“性功”轉入“命功”的修煉。
摩崖石刻“採芝”
“採芝”,字面意思為采集芝草,且當地流傳有丘處機誤入仙姑芝園的故事。古以芝草為仙草,認為服之可以長生。按照全真的理念,人體的“精炁神”才是大藥,進入“命功”階段后,唯有時時采擷,才能達到長生的目標。
摩崖石刻“丹井”
“丹井”是當年全真弟子的飲用水源地,因種種原因古丹井遺址已被湮沒。古人認為,丹字的寫法是日頭月腳,其本身有調和陰陽的含義!暗ぞ笔瘫辉O計者置于倒數第二組,象征著修道者此階段達到了身體內的陰陽和合、水火既濟,而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,則就要達到煙霞飛升的目標,所以“煙霞洞”被設計為摩崖石刻的收官之作。
總之,從文化視角看,整組摩崖石刻將外在的登山過程與內在的境界提升融為一體,象征著修道者境界由低到高、由性到命,最終登霞成仙的歷程,折射出全真北宗修煉的特色,具有重要的文化開發意義。深入挖掘昆崳山摩崖石刻文化,并以此作為旅游線路設計的基礎,引導游客在游覽昆崳山自然風景的同時,進一步感受深厚的昆崳仙道文化內涵,真正發揮其展現昆崳山歷史文化元素和地域人文景觀的重要價值。 (賈維軍)
初審編輯:于偉杰
責任編輯:李澤
在煙臺市昆崳鎮義和莊村,一處特別的紅色文化宣傳欄在大山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莊嚴。宣傳欄上,“傳承紅色基因,爭做時代新人”的文字在紅色黨旗的背景下閃閃發光。這個宣傳欄寄托著義合莊第一書記朱貴緒的“紅色情結”,駐村一年多來,他充分挖掘村里的紅色故事,用實際[詳細]
為推動脫貧攻堅各項工作落到實處,昆崳山保護區將10月定為扶貧宣傳月,充分利用扶貧日、重陽節等重要節點,扎實開展好愛心義診、送藥下鄉、送文化下鄉等系列活動,在保護區營造人人關心脫貧、人人參與脫貧的濃厚氛圍。[詳細]
2017年,朱貴緒從部隊退伍后,進入昆崳山保護區昆崳山林場工作。2019年9月,朱貴緒被組織選派到煙臺市重點貧困村——昆崳鎮義合莊村擔任第一書記。近一年來,他將自己所有的智慧和努力獻給了村莊,將自己的全部熱情和汗水獻給了群眾,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成為村子的領路[詳細]
近日,煙臺市昆崳山保護區組織開展“雙幫扶責任人”培訓工作,對全區各部門單位第一幫扶責任人,昆崳鎮第一、第二幫扶責任人共計216人進行集中培訓。培訓將現場指導、遠程教學相結合,有效提升了全區幫扶責任人的政策理論素養和業務能力水平。 [詳細]
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,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。近日,煙臺市昆崳山保護區轉變工作模式,借力春季防火,著力提升扶貧工作再上新臺階。 [詳細]